数字经济论坛: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******
【分论坛焦点】
光明日报乌镇11月10日电(记者张晓华)“互联网基础资源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,要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技术和产业。”11月10日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字经济论坛上建议。
“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并不对立,也不是区别于实体经济的所谓虚拟经济,所有的行业领域都会涉及数字化转型。”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认为,数字经济发展强调生态开放,一方面,开放生态构建有利于实体经济沉淀数据资产,进而实现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升级;另一方面,数据和应用解耦会增强数据的可转移性和生态的良性竞争,创新更多商业模式。
“很多人觉得密码技术影响效率与功能,我认为更多是因为没有用好密码技术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王小云表示,区块链技术灵活运用密码学的核心与体系,对数据进行自动化、智能化的组织维护,通过数据安全计算打通数据壁垒,挖掘数据价值,创新服务新范式。“密码技术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,必将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、新动能。”王小云强调。
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表示,以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是数字科技企业的责任所在。“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上云,700万普查员、10亿级人口的数据采集、15天完成数据采集报送,大幅提高了人口普查的效率和质量。”刘勇举例说。
论坛还公布了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”征文活动成果。24篇优秀稿件汇编成《数字世界的共同愿景——全球智库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》文集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11月11日 08版)
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******
作者:杜海涛
居民收入持续增长,一定能够更好释放消费潜力,提振市场信心,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: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增强消费能力,改善消费条件,创新消费场景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支持住房改善、新能源汽车、养老服务等消费。”
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,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,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,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。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完善消费市场环境,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。消费对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。
2022年前三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,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.3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3.2%。当前,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增强消费能力,充分释放消费潜力,迫切需要多措并举、拓宽渠道。
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稳定市场主体,进一步提升劳动报酬和经营性收入。劳动报酬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近年来,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有所提高,但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要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,减轻企业发展负担,鼓励更多创新创业类企业健康发展。目前,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较大,需要加快完善就业权益保障的政策与制度安排,提高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者的经营性收入。
完善分配制度,创新收入分配方式,广开增收门路。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,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,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。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,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,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。
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。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“安全网”和社会运行的“稳定器”。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,发展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。减轻居民家庭在住房、教育、育幼、医疗、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负担,稳定消费预期。
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。要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。加大税收、社保、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,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,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,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。
可以相信,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,一定能够更好释放消费潜力,提振市场信心,切实发挥出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,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,助推经济发展跃上新水平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